【中國智能制造網 市場分析】無論高速大批量制造企業還是追求靈活、柔性和定制化企業,都必須依靠自動化技術的應用。相關研究預計,全球工業自動化產業在2017年將達到2250億美元,相比2013年增長30%。
信息化技術正在給傳統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,人力勞動生產模式已經過時,新一代工廠采用先進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。如今,只考慮提升生產效率是遠遠不夠的,市場需求變化多端,如何快速響應市場,精準找到需求才是現代制造業發展的正確方向。
工業自動化技術作為20世紀現代制造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,主要解決生產效率與一致性問題。理論上說,工業自動化就是工業生產中的各種參數為控制目的,實現各種過程控制,在整個工業生產中,盡量減少人力的操作,而能充分利用動物以外的能源與各種資訊來進行生產工作,即稱為工業自動化生產,而使工業能進行自動生產之過程稱為工業自動化。
自動化系統本身并不直接創造效益,但它對企業生產過程起著明顯的提升作用: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;提高生產效率;提高產品質量;減少生產過程的原材料、能源損耗。簡單地說,工業自動化實現了自動化生產,無論高速大批量制造企業還是追求靈活、柔性和定制化企業,都必須依靠自動化技術的應用。目前,這一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、建筑、信息技術、航空航天等領域。
縱觀我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,可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,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進工業自動化技術,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,我國工業自動化發展迅速,人機界面、伺服系統、步進系統、可編程邏輯控制器、變頻器等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。
不過由于進入本行業較晚且缺乏核心技術積累,我國的工業自動化行業發展較為緩慢,目前高端產品主要依賴國外進口,西門子、庫卡、ABB、安川、發那科等國際廠商占據了國內較大市場份額。
隨著國內廠商生產技術和工藝的不斷提高,對進口廠商產品的替代效應日益增強,有分析認為在工業自動化領域,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驅動因素就來自于國產化的替代,國產替代品極高性價比是強有力的競爭優勢。
此外對于制造業來說,處于東南亞的中國擁有充足、年輕的勞動力,有熟練和低成本的工人,這是最大的吸引力。中國制造2025藍皮書稱全球制造業布局逐漸調整,正在加快向東南亞、南亞、非洲等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轉移。
在成本壓力下,一些跨國制造業呈現向發達國家回流的趨勢,另一方面,全球制造業向東南亞、非洲等地區轉移。2016年許多設備供應商收入下降,在眾多的設備投資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,預計2017年全球工業自動化設備(IAE)市場將以1.5%的速度增長,而全球工業自動化產業在 2017年將達到2250億美元,相比2013年增長30%。
文章鏈接:中國智能制造網 http://www.gkzhan.com/news/Detail/104888.html